白俄罗斯的外交部长雷任科夫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高级别全体会议上甩出了重磅议题:俄罗斯的“奥列什尼克”弹道导弹,已经决定要部署在白俄罗斯境内。他直接点明,这不是为了军备竞赛,而是为了保命。
这次会议是纪念彻底消除核武器国际日的场合,氛围本来应该是呼吁和平的,但雷任科夫的发言硬生生把现场拉回现实。他说,白俄罗斯被迫把俄罗斯战术核武器请进来,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这是非对称、纯防御性的措施,而且完全遵守国际法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他说“我们别无选择”,这句话背后,实际上是对欧洲安全格局的控诉。按照他的解释,这个部署是有法律和条约撑腰的,白俄和俄方在2024年签了《联盟国家安全保障条约》,条款清清楚楚,双方可以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任何类型武器进行相互保护。
雷任科夫没有避讳背景问题,他把时间一直拉回到苏联解体初期。当时白俄罗斯是弃核国家,在西方援助下撤出了核武器,并用这些手段销毁了不少常规武器和地雷。按照《布达佩斯备忘录》,这种配合换来的是安全保障,包括不使用武力、不进行经济胁迫。
但他话锋一转,直接质问西方有没有兑现。他的答案很明确:没有。西方悄悄重新武装自己,现在甚至在白俄罗斯的边境,也就是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重新埋设地雷。白俄的安全关切被无视,结果就是今天欧洲的紧张局势空前升级。
他还拿出另一个失效的承诺,北约“不向东扩”的说法。当年设立欧安组织,强调“安全不可分割”,这些原则正是为了避免某些国家被孤立在风险边缘。但现实是,不仅原则形同虚设,实际行动还让局势更糟。
在谈到核武器时,雷任科夫的观点更直接。他说,在没有可靠安全保障和真正信任的情况下,核武器就是最终的手段。即使不用,也足够威慑潜在的侵略者。他很清楚这种威慑是怎么产生作用的。
这种说法,实际点燃了一个敏感话题,核因素在国际安全中的存在感正在变强。原因不复杂,承诺失效、信任缺失,逼得一些国家不得不重新依赖核威慑。这不仅是白俄罗斯的困境,也是整个安全体系的裂缝。
在解决方案上,他其实很现实:既然问题是安全承诺失效,那就必须给所有国家,不管大小,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核问题升级,缓解现有的紧张局势。
他最后的落点回到原则:重新回到“安全不可分割”的规则,兑现安全承诺。否则,核武器威慑就会继续成为现实选项,整个欧洲安全局势也会一直悬在边缘。
会议结束后,现场的气氛并不轻松。白俄罗斯的立场已经说得很死,既然安全环境恶化,它就会用防御性的核部署来应对。而这一选择,在欧洲的地理版图上又多加了一枚风险筹码。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股票配资合同,高升网配资,杭州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