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可能都曾困扰过:明明身处酷暑,却常感胃口不佳,稍进食便腹胀难耐,甚至一杯冰饮、一根雪糕、一块西瓜下肚,就容易引发腹泻、反酸。这些与炎热天气格格不入的症状,正是脾胃虚寒的典型表现。脾胃作为人体的 “后天之本”,执掌食物消化吸收与能量转化,一旦出现虚寒,身体各环节的运转都会受其拖累。而三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期,恰恰是调理脾胃虚寒的关键节点,抓住这个时机做好扶正驱寒,对筑牢全年健康根基意义重大。
河南省中医院专家指出,夏季脾胃易虚寒,根源在于人体阳气平衡的变化。夏季阳气浮于体表以散热,导致脾胃阳气相对不足、防御减弱。加之现代生活中常处空调房受低温侵袭,又频繁摄入寒凉食物,寒邪易侵入并损伤脾胃阳气,进而削弱脾胃功能,引发舌苔白腻、大便溏稀、四肢不温等症状,还会降低免疫力,导致感冒、过敏反复,甚至埋下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病隐患。
然而,脾胃在三伏天虽容易受寒凉侵袭,但也是调理的黄金阶段。此时天地间阳气最为旺盛,这种自然的温热之力能与人体阳气形成呼应,助力驱散体内寒邪,这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理念在脾胃调理中的体现。“冬病夏治” 强调借助夏季阳气旺盛之时,对冬季易发作的虚寒性疾病进行调理,通过扶正驱寒,从根源上改善体质。对于脾胃虚寒而言,此时调理既能借助外界阳气增强体内阳气,又能趁身体代谢活跃之际,更高效地清除积累的寒湿毒素,双管齐下,让“后天之本” 得到稳固。
展开剩余61%藏医在 “冬病夏治” 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其核心在于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季节特点调和人体失衡状态。北京市藏医专家表示,脾胃虚寒多由饮食失节扰乱消化节律、寒邪侵袭损伤胃肠温煦之力、体内浊物堆积阻塞气机运行所致,三者交织导致 “隆、赤巴、培根” 三因失衡,引发脾胃运化与受纳失常。因此,调理需遵循 “清、调、补” 的递进原则:先清除毒素浊物,再调节脏腑功能,最后补充气血能量,以全面恢复脾胃功能。基于此,藏医专家建议在三伏天采用 “仁青常觉 + 二十五味大汤丸” 组方进行调理,并搭配五味甘露藏药浴强化改善效果。
仁青常觉以祛寒湿毒、调和脏腑为核心,可全面改善脾胃环境。因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阳气外浮、代谢加速,仁青常觉的温热药性能与自然阳气形成共振,深入脏腑驱散潜伏的内寒、外寒、旧寒,缓解因寒湿邪导致的腹痛、腹泻;同时促进浊物、浊水、浊气排出,清理胃肠堆积的代谢废物;还能清除湿毒、热毒、淤毒等多种毒素,减轻脾胃负担,改善内环境,为后续调理扫清障碍。此外,它还能温胃养阳、调节脏腑功能,在三伏天服用可借助自然阳气强化药效,进一步巩固 “扶正养阳”效果,为脾胃功能的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在使用仁青常觉的同时,专家还建议服用二十五味大汤丸,可针对性修复脾胃功能,修复受损的胃肠黏膜,并发挥健脾养胃,调和气血的功效,恢复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并增强脾胃对营养的吸收利用。
搭配的五味甘露藏药浴进行外治,则能进一步强化调理效果。其药物活性成分通过肌肤腠理直达经络,不仅能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新陈代谢,更能深层祛除肌表寒湿,与内服药物形成 “内调外祛”的协同效应。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能让排湿寒、养阳气的效果更加显著,全方位助力脾胃在三伏天实现功能的根本性改善。
三伏天阳气隆盛,既是脾胃虚寒易加重的 “考验期”,更是借天之力、扶正驱寒的“黄金窗口期”。抓住这段时间,及时调理,让“后天之本” 在阳气滋养中稳固根基,不仅能缓解当下的消化不适,更能为全年的气血充盈、脏腑调和打下坚实基础,从此告别 “暑天怕冷、吃凉就拉”的困扰,让健康状态如夏日骄阳般蓬勃有力。
发布于:湖北省股票配资合同,高升网配资,杭州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