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同事说正在热映的影片《恶意》是讲医院坠楼舆情事件的,剧情多轮反转,出人意料,几位主演演技顶了天花板,非常值得一看。
赶紧跑去影视城买票入场,电影里的场面看得人头皮发麻:小病号静静和青年护士李悦同时坠楼,究竟是巧合还是精心策划的完美犯罪?
随着张小斐饰演的媒体人叶攀调查的展开,悬疑剧情呈现一个又一个的神级反转:从“恶女护士”李悦、“恶女母亲”尤茜,到“恶女主编”叶攀,到底谁是恶女?
图源:电影《恶意》海报
尤茜目睹女儿静静被护士李悦推下楼,而她认为李悦的犯罪动机是女儿撞见了李悦的私情。但反转很快来了:媒体人晨晨拿到医院监控,尤茜没装回女儿氧气管的视频被曝光,舆论哗然:莫非母亲为了腹中胎儿害死病孩静静?接着叶攀也从追寻真相的正义化身反转成遭众人唾骂的“杀人记者”,尤茜不堪网络暴力和“舆论审判”巨大压力选择跳楼……终极反转是:警方找到塔吊监控,证实静静系自杀,李悦则是救人坠楼。
展开剩余82%在舆情场众声喧哗中,为何大家都会“一边倒”齐刷刷谴责被认定的恶女而不听任何解释呢?影片中道爷有一句话耐人寻味:“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话。”
图源:电影《恶意》片段截图
影片结束,我在过道上移不动脚步,眼睛还紧盯着荧幕。这哪是虚构的场景啊?活脱脱是生活中的现实!关键处何其相似!湘雅二院出了个恶医生刘翔峰,2022年8月就落马了,一年半后的2024年5月,该院研究生罗帅宇同学坠楼身亡,两件事竟被硬生生扯在一起。有人指正的声音,很快被铺天盖地的“阴谋论”“反腐英雄”舆论大潮淹没。有网友注意到罗同学家的全家福是拼图是否家庭关系出了问题,有人提醒罗爸罗妈既然有这么大一沓举报材料那就公布……这些声音都被忽略不计。直到联合调查组调查通报发布,经核查,罗同学系自杀,排除刑事案可能;“举报材料”其实是其私自保存的科研资料,与举报无关……但网上不相信的声音还是不绝于耳。
图源:电影《恶意》片段截图
为何会这样?因为“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话”;那么为何“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话”?
电影《恶意》
舆情场声音
“电影《恶意》”相关话题,截至2025年07月10日21时30分,互联网上共监测到相关舆情358409条。该事件负面舆情占比为4.57%,正中性舆情占比为95.43%。(大瀚数据中心)
@蔷薇紫:这网络世界,真是“造谣零成本,辟谣难如登天。”
@跃起三分甜:人心中的成见是一面屏幕,在《恶意》里,李悦和尤茜的形象被完全扭曲,成见的力量通过屏幕传递。我们通过屏幕得到的信息常常不完整,却凭此做出判断,人心在屏幕后被放大,忽略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太行山水:感谢《恶意》,让我们在这流量炸裂的年代,学会谨慎用词,善待每一句话,做一个有态度、有温度的网民。
@淇淇喜欢旅游:最让人不爽的是,虽然网络暴力如此严重,可很多“网络施暴者”却没受到应有的惩罚。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删除历史言论,换个账号继续作妖”。
@阿布:看完电影就觉得,好人坏就坏在太有良心了。
@最终:在电影结尾的那两段黑幕文字中,我读出了最真实、最无奈的结论:面对网络世界中的“网民”,这个被模糊化的群体,我们似乎每天都在演绎着“法不责众”的戏码。0
舆情观察
作为网民一分子,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和舆情工作者,我坚持认为,绝大多数网友发声是出于追寻真相公平正义的善意而并非出于恶意,那么“成见”“恶意”从何而来呢?
一是正义名义下的羊群效应。网络舆情场是个公共场域,在这里围绕社会热点大伙儿七嘴八舌,或附和或争论。尤其当突发事件冒头,网友瞬间围观、发声、讨论,很快会在网上“领头羊”的带动下,众声喧哗,形成一波波舆论浪潮。渐渐地,主导的意见越来越强势,舆情场声音趋同化,而不同意见(往往是理性的声音)因其处于少数地位,越来越趋向沉默,被称为“沉默的螺旋”。在舆情场,追寻真相、公平、正义,是最具号召力的口号,响应者众。羊群效应中从众心理普遍,脑补和想象早形成了先验的脚本。对于不合脚本的调查结论,“领头羊”不信,大伙儿都不信。
图源:电影《恶意》片段截图
二是回应有瑕疵的长尾效应。真相的调查需要一个过程,舆情的回应也往往难免瑕疵。电影《恶意》是这样,现实中的罗帅宇事件也是如此。罗同学坠楼事件发生后,虽然涉事医院积极配合调查,全力协助事件核查工作。但官方通报发布后,舆情场中的质疑声仍未平息。诸如,对1500万封口费等网上传播甚广的传言,如果为假,必须辟谣。只有清除谣言,才能把真相请到舆情场C位来。同时做到释疑解惑、有错必纠,才能走出“塔西佗陷阱”、重建公信力。
图源:电影《恶意》片段截图
三是高度情绪化的极化效应。网络舆情场在群体聚集的场景下很容易点燃情绪,群情激愤,产生高度情绪化的、不理智的极化言论甚至极化行为。声讨、谩骂、扣帽子、贴标签、“舆论审判”……《恶意》中的“恶女”名号就是这么来的,现实中的湘雅二院绝大多数勤勤恳恳、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也是在舆论场极化效应中无辜躺枪。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实。”影片《恶意》结尾,警方拿到了一段静静的视频,真相大白。真相不是来自于传言和想象的拼图,而是来自于深入扎实的调查——“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来源:大瀚舆情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配资合同,高升网配资,杭州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