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申,1947年11月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家中有六个兄妹,而他是长子。生活的重压很快将这个家庭推向了困境,父母带着孩子们迁移到香港九龙的调景岭棚户区。生活贫困,父母依靠零星打工维持生计,黄元申从小便肩负起家计的重担。小学时,他就一边上课,一边做工,捡瓶子卖钱,暑假则跑到码头扛货。
在12岁那年,命运的转折让他在湾仔的鹅颈桥下遇见了咏春拳大师叶问。此后,黄元申拜师学艺,掌握了精湛的武艺,甚至能在原地跳到六英尺高,拳脚之间,风生水起,身手了得。高中的毕业后,他考取了加拿大一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但由于家境贫困,学费始终无法凑齐,最终他只能留在香港,进入利玛窦书院继续求学。
展开剩余83%求学期间,他白天上课,晚上在餐馆端盘子,周末则跑到工厂串珠子,手指头磨出茧子,所有这些辛苦的工作都为了能养活自己和弟妹。1971年,他的弟弟为他报名参加邵氏无线的艺员培训班,竞争异常激烈,六千人争抢六十个名额,黄元申凭借着零基础的勇气脱颖而出。
1972年,黄元申迎来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参演了电影《饿虎狂龙》,在片中他光膀子与群雄激烈打斗,动作干脆利落,迅速积累了票房人气。接着,他参演了《猛虎下山》、《大小通吃》和《赌鬼》等电影,凭借英气逼人的形象,他迷倒了无数观众,成为了当时的票房小生。进入70年代中后期,他转战电视,1976年加入无线电视台,拍摄了《强中更有强中手》《黄飞鸿四大弟子》《陆小凤与西门吹雪》等剧集,动作戏连连,身上也因此留下了不少小伤。
1981年,黄元申跳槽至丽的电视,主演了电视剧《大侠霍元甲》,这是第一部以霍元甲为主角的作品,也是第一部进入中国大陆播出的香港电视剧。1983年,这部剧在中国内地播出,掀起了收视狂潮,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传遍大江南北。他所饰演的霍元甲既俊秀又带着忧郁,迷踪拳的招式打得出神入化,一时间,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黄元申却开始感到迷茫和不安。到了80年代后期,他的片约不断,日程排得满满的,一天里可以接到多个剧本,泰国演唱会更是四天八场,睡眠时间不足12小时。回到家后,他躺在床上,脑海里一片混乱,失眠成了常态,神经衰弱找上门。拍戏过程中,他还要应对黑社会的渗透,曾经遇到过地痞的威胁,却只能敢怒不敢言。角色的雷同让他感到疲惫,他拼命思考台词和动作,深夜里翻来覆去,精神疲惫。
更糟糕的是,他肩负着养活十多口人的责任,家里的大小事务都依赖于他一个人。表面上风光无限,内心却感到空虚不安。1987年,为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黄元申一家决定移居美国。他的英语基础较差,只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补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完成了六年级的课程。
1989年年初,黄元申返回香港后,虽然影视公司争相向他递送剧本,但他对此却毫无兴趣。一个朋友引荐他接触佛教,看了一本佛经后,他开始领悟人生的困惑。曾经嗜肉的他被同事戏称为“吃肉怪”,但在听取了居士的劝导后,他尝试素食,逐渐感受到其中的缘分,最终决定出家。
1989年11月,黄元申在美国租的房子里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这一消息让全家震惊。父母从香港赶来,父亲拄着拐杖,母亲眼含泪水,妻子和孩子们哭成一团。黄元申的妻子史倩予比他小七岁,原是台湾的模特转型演员,婚后她辞去演艺工作,成为全职主妇,悉心照料家中事务。面对黄元申铁了心的决定,家人多次劝说,却最终未能改变他的决心。
12月底,黄元申前往香港大屿山宝莲禅寺剃发,法号衍申。从那时起,他戒绝荤腥,戒烟戒酒,每天两顿素饭,过上了简朴的生活。出家后的两个月,父母曾两次前往寺庙探望他,黄元申并未见面,父母只能在寺门外等候,互相搀扶下山。妻子史倩予曾三次去寺里,他通过朋友劝她不要再来了。尽管如此,黄元申依然对外界的情感牵绊无法完全断绝,尤其是儿子写来的信件,一封封字字泣血,妻子倾诉着她对他的深深思念。
1990年9月,黄元申拜东南亚高僧圣一法师为师,在寺中做杂工。凌晨三点半起床,早课诵经,种菜养花,双手沾满泥土。这十六年里,黄元申过着清贫的寺生活,虽然单调,但他仍然虔诚修行。偶尔,他会陪同一诚方丈去江西靖安宝峰禅寺寻根,并且慷慨捐赠寺庙。尽管儿子依旧不时来信,甚至夹带妻子的信件,黄元申依然坚守着出家的决定。
2005年,黄元申的母亲重病,他决定离开寺庙,还俗回到美国家庭。母亲去世后,黄元申与妻子史倩予复婚,重新开始了平凡的家庭生活。恢复平凡生活后的黄元申再未重返娱乐圈,尽管影视公司频频上门,他一律婉拒。甚至连昔日的搭档梁小龙前往美国探访他时,也未能打动他重拾演艺事业。
有报道透露,黄元申偶尔回到香港和内地云游,身着杏黄袍子,早已没有人认出他曾是当年风靡一时的霍元甲。虽然黄元申常年在外游走,家人却鲜少能见到他。吉莉,黄元申的女儿,曾在小时候哭着问爸爸什么时候不再离开,而现在她长大后,也只是笑笑说随他去吧。
发布于:福建省股票配资合同,高升网配资,杭州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